掀开家门口的水泥水井盖,德清县莫干山镇劳岭村村民徐金土,仔细观察了一阵,只见井里的水流平缓清澈。这个挨着徐金土家门口的井盖,下面是长长的污水管网,一头接进家里,一头连着村里去年新建的污水处理池。一根管子一口井,就像是看不见的“清洁工”,让徐金土和劳岭村告别了污水横流的过去。
像劳岭村一样,经过“五水共治”,浙江大地上从平原到丘陵,从山区到海岛,肩负农村污水治理任务的82个县(市、区),已累计完成厌(兼)氧、好氧处理终端4.6万余个,155万户农户的生活污水通过这些处理终端变清泉。
今年,我省农村污水处理工程仍在继续推进。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由于后续管护资金和运维技术人才短缺,在日夜不停的频繁使用中,逐渐暴露出后续维护经验不足、维修成本高等问题。针对农村污水处理工程多为隐蔽工程,“三分建、七分管”的特点,如何规范后期管护,破解政策难题,谋划运维办法,成了各地着力探索的新课题。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最好的办法是因地制宜集中处理的模式。但是,浙江地形复杂,农村住户分散,这给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设带来难度。“农村不像城镇聚集,因此生活污水也不可能都集中进厂处理。”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社会发展处葛永明说。
据了解,城镇污水集中进厂技术工艺成熟,运行稳定可靠,处理效果更好,但受管网建设、污水处理厂建设、后期运行成本高而受制约。农村生活污水进厂一般只适用于与污水处理厂或主管网半径2公里范围内的中心村。
我省大多数农村地区,因为居住分散,选择小规模处理设施,有利降低设施建设和运行的成本。当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农村土地资源、治理网管及终端建设,后续运维受市场制约,也远不如想象的那么丰富和廉价,因此,选择适宜的技术和处理模式,提升污水处理技术,应用精细化管理,成了提高农村污水治理绩效的必然选择。
在海宁市盐官镇桃园村,每天上午9时,村党委书记金正华的手机会准时收到一条短信,通报前一天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1号泵站:污水出水量1534公斤,用电量0.93千瓦时,风机运行8.8小时,污水泵运行0.5小时……”
有些村庄的污水处理设施建成后出现管护难题时,而桃园村通过改善污水处理设施,采用新技术,不仅让污水设施运营情况变得一目了然,而且污水处理费用也大幅下降。
“无论我身在何处,一有风吹草动,马上就会给我发来短信。”金正华扬扬自己的手机,有了这套污水泵站远程监控系统,金正华就可以掌握每天的污水处理量、电机运作时间、耗电量等指标,出现故障还会第一时间报警。
别看这系统简单,但用场很大,金正华介绍,通过监控出水量,可以作纵向对比,观察损耗是否合理,管道质量是否可靠;通过监控风机,可以掌握每天的曝气时间是否充足。而好氧处理是污水处理的关键一步,每天少曝气一个小时,都可能导致处理不达标。
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既要建得起,更要管得好。桃园村在创新组1号、2号污水泵站试用了这套系统,每年的运营成本不到4000元。金正华介绍,今后适当降低计量精度,成本还会大幅下降,比起人工管理优势非常明显。
农村污水不同于城市污水,农村污水治理不能照搬城市污水治理的技术模式,但如何选择农村污水治理技术,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舟山市普陀区塘头村,绿林修竹,一泓清水绕村而过。村旁一块种着凤尾鸢的田地惹人注目,这就是处理塘头jinnian金年会官网村生活污水的生态湿地。通过它,村里的百户人家每天花不到2元的电费,就能处理污水。
从2元钱这个“身价”,就可以看出湿地的工作原理并不复杂。家家户户每天产生的生活污水,通过地下管网收集。电泵提升后,污水统一进入沉淀池,然后进入湿地,经过植物、微生物的吸收,生活污水由此变成了清水。2元钱是电泵的电费,也是运营过程中唯一的花费。
投入虽少,成效却非常明显。“它像一个‘自然净化器’,表面是绿地,里面却发生着看不见的巨大反应,吞进去污水,吐出来清水。”负责人工湿地技术的浙江达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陆效军说。
在自然条件合适的地区,湿地、土壤渗滤等自然处理手段是既有效又经济的农村污水处理技术。不过,这类技术的缺点是对土地等自然资源的占用大,在我省的绝大多数山区、丘陵地带并不适用。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一定要立足长远,从以前的农村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也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和教训,污水处理设施一定要符合当地实际,而且在前期选方案时,就得提前考虑后期运行等问题,否则后期管理没有跟上,也可能造成闲置。”葛永明说。
在金华市金东区源东乡新梅村,区农办副主任方伟红告诉记者,这里的农村用管网将污水引流到太阳能微动力污水池,然后通过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利用太阳能光电转换技术,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增氧曝气、搅拌回流等提供动力,实现废水深度处理。
而在河网密布的浙北地区,常有断头河流,露天雨污难分,每到高温炎热的夏天,就可能滋生蚊蝇,而如果全部收集起来进入管网,大流量又会给管网带来很大压力。海宁市马桥街道先锋村就尝试用“微滤”技术——污水微生态处理系统,解决这一难题。
据海宁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污水微生态处理系统由微生态滤床、布水管和集水管等系统组成。整套系统的建设成本不超过100万元,每天能处理约550吨污水,后期的运行成本也较为低廉,业主仅需承担潜水泵的电费和沟渠的清理费,一年总共约5000元左右,而处理后的出水水质可优于IV类水排放标准。
“别看这些植物长得茂盛,到一定时候得把它割掉,只有这样才可以让植物保持吃污的‘战斗力’,但如果草出现什么问题,也要及时向县里报告,否则要扣钱。”在最早实行农村污水治理的桐庐,阳山畈村生活污水处理池的管理员包红弟指着村口小花园郁郁葱葱的伞草说。
房屋维修有维修基金,在最早探索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桐庐县,污水处理池也有专项维修基金。在桐庐县出台的《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运行维护管理补偿意见》中,明确了运行维护补助资金分管理人员工资和维修基金两块,专项用于管理人员工资和污水处理工程主体、破损管网维修、亲水性植物补种等费用。
目前,桐庐县已经建成农村污水处理池1600个,工程建好后如何强化运行和管理,确保工程发挥实效,成为县治污办的头等大事。为此,桐庐县将建立一支专业的工程维护队伍,并出台对工程管理人员的考核办法,对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监督。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要防止为建而建,抓好建设质量,也要在工程建设、工程管理上探索出操作性更强、成本更合理的模式,使其更好地惠民利民。”葛永明说,在我省象山、德清、海盐、上虞、永康等地,开始探索委托“第三方”建设、运营、维护等模式。
在临海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众多,临海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建设指挥部采取了“以镇(街道)为单位分标段打包集中招标”的模式集约推进,以减少环节、有效整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在德清县洛舍镇东衡村,浙江商达环保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姚佳亮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来对生活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巡检,并把巡查记录反馈给了村干部。“我们不仅有定期巡检,这里的设备还有摄像头24小时监控着,在县城里的运维中心都能看到。”
德清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推进负责人王国树说,为了解决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后期运行维护的问题,今年县里通过公开招标,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支付运维费用180万元,由专业公司来打理。
目前,德清县纳入后期运维的200多个农村污水处理站点都已建起了电子档案,运维中心实时监控着站点的水质、流量、设备、图像等情况。“政府牵手第三方企业,让专业人干专业的事。”省环境科学院环境咨询中心副主任陈志辉对此颇为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