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400-123-4567

您的位置: 金年会_金字招牌(中国)官方平台入口 > 合作案例

全国服务热线

400-123-4567

【同心共富“最佳实践”】永康:以东迁西归模式 加快打通各族青年技能培养以及民族共富的多维路径

作者:小编时间:2024-06-26 08:57:02 次浏览

信息摘要:

 2024年初,由浙江省委统战部组织开展的“金年会娱乐平台登录同心共富”最佳实践、最佳案例评选工作已经圆满完成,为激励全省统战部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扎实推进“同心共富”工程,打造更多具有全省影响、群众有感、可示范推广的标志性成果,“浙江统战”特推出“‘同心共富’最佳实践”“‘同心共富’最佳案例”栏目,陆续刊发先进经验做法,供学习参考。  作为全省具有典型代表的工业强市,永康市民营经济活跃发

  2024年初,由浙江省委统战部组织开展的“金年会娱乐平台登录同心共富”最佳实践、最佳案例评选工作已经圆满完成,为激励全省统战部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扎实推进“同心共富”工程,打造更多具有全省影响、群众有感、可示范推广的标志性成果,“浙江统战”特推出“‘同心共富’最佳实践”“‘同心共富’最佳案例”栏目,陆续刊发先进经验做法,供学习参考。

  作为全省具有典型代表的工业强市,永康市民营经济活跃发达,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较强,其中包含大量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是全省民族工作重点县(市、区)之一,如何促进各民族更好就业、更好交往交流交融?近年来,永康市委统战部创新探索东西协作、产教融合的“东迁西归”各族青少年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跨省域的取长补短、跨行业的资源整合、跨部门的力量统筹”推动民族青少年实现就业技能和人文素养“双提升”,成为东西部优势资源互补实现双赢的新举措,也是破解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新路径。

  一边是东部企业高薪诚聘一“技”难求,另一边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盼就业,如何化解这一矛盾,让更多的人增技又增收?永康探索“东迁西归”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推动东部与中西部院校协作、学校与企业合作、线上与线下融合,实现职业技能人才订单式培养、终身化培育。

  作为从西部到永康工作的初代务工者,吴长勇亲历了“东迁西归”从个例变为普遍现象的过程。1998年,吴长勇一家还是村里的贫困户,身为家里最小的孩子,年仅20岁的他跟着老乡来到永康,凭借一手电焊技术得以立足,带动一家人实现富足。20多年来,仅他自己就带动超过500名老乡赴永就业。

  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有关负责人表示,2006年前后,校园里开始出现西部学生的身影,其中不少是赴永务工人员的子女。后来,在脱贫攻坚背景下,越来越多西部学生通过东西部协作的教育帮扶等形式来到学校。

  “东迁西归”模式中的“东迁”,是指推动中西部各族青年学子来到永康,接受更高质量的现代化职业教育,掌握更符合市场需求的职业技能。“西归”则是通过西归返乡人才服务行动,鼓励一部分学到技术的人才返乡就业、创业,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助力实现共同富裕。东部与中西部因发展阶段的不同而衍生的优势与劣势,在“双向奔赴”中逐步实现合作共赢。

  “学校以数字化改革为手段,建立了‘云上五金’职校,用东西协作的数字化平台来共同培养学生,每年为社会输送中高级人才1700多人。企业对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是非常认可。”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程欣荣说。

  目前,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已与云南、贵州、四川、安徽、江西等5省10所院校开展联合办学,联合招录各族学生2500多人,培训产业工人9100余人次,培养中高级技工3000余人。通过联合9个行业协会、375家规上民企与合作学校形成现代五金产教合作联盟,以定向委培的形式,促进产业需求、职校需求以及各族青年需求的“三向对接”,实现“入学即入职、学习即上岗、毕业即就业”,预计每年为中西部解决高质量就业5000人以上,每人月均增收2000元—3000元。

  来自平昌的学生王鑫说:“永康有专门的五金数字化制造实训实习基地,设备非常齐全,实习实训机会也较多。”随着自身技能的提高,他对就业前景充满了信心。

  目前,“东迁西归”职教协作模式已在四川平昌、江西上饶、贵州毕节等地推广实施。以“东迁西归”为载体,永康正不断推动职业教育省内山海协作、省外东西部协作,促进人力资源互补、区域经济合作,让更多的技术技能人才成为助力共同富裕的“领头雁”。

  永康市职业技术学校3D打印车间,四川籍学生魏灿和他的同学正在用3D技术设计打印手枪钻,陈列柜里摆放齐整的一件件3D打印产品正是他们的学习成果。“在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过程中,我设计的这款手枪钻建模,是所有我设计的建模中第一个被企业采用的。这种认可对我产生了极大的鼓舞。”魏灿说。

  目前,永康已经探索建立跨省异地学分互认机制,通过设置“金、银、铜、铁、锡”五级“技工码”,量身定制技能提升方案,畅通人才培养“成长通道”,已为8000余名各族学生推送发展建议,实现技能等级提升。同时,会同中西部协作地区完善创业培训、管理顾问、财务咨询、金融扶持等方面的“西归”技能人才返乡支持保障制度50余项,推广技能致富典型案例45个,“东迁西归”模式下实现自主创业成功的各族青年达400余名。

  如今,“东迁西归”的金种子,在各方用心浇灌下美丽绽放,涌现出一批反哺家乡、共同富裕的各族青年。云南籍毕业生潘荣能创办云南央博管业有限公司,获评“云南省塑料行业优秀企业家”称号;镇雄籍学生周冰,毕业后回乡自主创业,主营五金产品,目前公司年产值近2000万元;四川阿坝州藏族学生孟钢,回到家乡的理县文化旅游公司负责旅游推广工作……“东迁西归”正在从一种经济现象,转变为主动谋变的“跨省共富”实践,逐步实现“培养一个,带动一片,富裕一地”。

  原标题:《【同心共富“最佳实践”】永康:以东迁西归模式 加快打通各族青年技能培养以及民族共富的多维路径》

【推荐资讯】

Copyright © 金年会_金字招牌(中国)官方平台 版权所有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