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年会娱乐平台登录2023年11月13日,领克宁波余姚工厂,当领克品牌第100万辆整车——领克08 EM-P缓缓驶下生产线时,它将“最快达成百万销量的中国高端汽车品牌”这一殊荣纳入囊中。
倘若从2016年10月,领克品牌以生而全球、开放互联宣言绽放德国柏林算起,迄今已7年;但倘若以2017年11月,领克品牌初代产品领克01在宁波国际赛车场上市算起,它用时约6年。但不管是6年还是7年,都是一个中国高端品牌创造的加速度和抵达的新高度。
继第100万辆下线日晚,珠海,近千名领克车主相聚Co客大会,以自己的方式分享100万份喜悦与热爱。数据显示,彼时领克APP下载用户已达330万+;领克领地伙伴数量突破1万家,分布在全球3个国家的302个城市和16大行业;Co客领地超过300家,2023年累计举办Co活动5500余场。
领克继续乘势而上。11月,领克品牌交付新车30055辆,同比增长66%。其中有两个数据值得注意:一是新能源车型占比超过50%;二是领克08 EM-P初战告捷,月销量稳定在万辆,自9月上市以来,其累计交付逾3万辆。
这显然是领克团队喜闻乐见的成果。在行业疯狂内卷、价格战空前弥漫、价值战陷入危机的2023年,领克却本色不改,用沉稳对抗喧嚣,用行动对抗质疑,用时间对抗莫测,坚定不移地捍卫着中国高端品牌的价值与尊严。
领克的故事线月,伴随着“这个世界还需要一个新的汽车品牌吗?”这一灵魂拷问,领克在万众瞩目中破茧而出。它生逢其时,甫一诞生便以“不止于车、敢做不同”的理念,迅速占据Z世代年轻人的心智,用5年时间达成50万辆销量,创造了令业界侧目的速度和战绩。
但还来不及举手相庆,5岁的领克就与景气低迷不期而遇。景气低迷与行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能源汽车转型交汇叠加——置身于这个人类经济史上前所未见的时期,所有汽车企业都不得不严肃面对新一轮的周期与挑战。
如果只是偶尔的数字跌宕倒也罢了,毕竟企业经营没有永远的王者,但外界的质疑从另一个侧面展开——新汽车时代,领克如何找到发展路径并迎头赶上?
对于诸如此类的种种压力,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领克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坦承“从没想过妥协”。他说,领克经营团队看重的不是数字,而是价值;不是短期,而是长期;不是当前,而是未来。“在转型的关键时刻,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打价值战。”
应该说,站在领克背后的吉利汽车集团甚至吉利控股集团都是体谅的东家,即使领克面临重重经营压力,比如销量陷入瓶颈、新品迟滞、电动化转型缓慢、消费者焦灼等待,以及外界看不到的巨大研发投入等,他们都是领克阵营里坚定不移的支持者。
为避免体系内各品牌左右手互搏,2023年3月,吉利汽车集团在“全面向新”战略引领下,重新梳理旗下各品牌定位。其中,对吉利领克和极氪这3大品牌的要求是——一方面保持独立性,另一方面进行差异化竞争,以此满足不同细分市场需求。
具体而言,吉利品牌定位于大众化高价值市场,主打20万元以内价格区间,并将几何系列和银河系列纳入该品牌之列;领克品牌定位于全球新能源高端品牌,主打20万~30万元价格区间,保持潮流、科技、运动品牌调性;极氪品牌定位于豪华智能纯电品牌,主打30万元以上价格区间。
带着盔甲,领克重新上阵。转折点从领克08开始。经过一年多的翘首以待,2023年9月8日晚,北京水立方,肩负领克新能源战略转型重任的领克08上市,其后,它用10天实现大定破万辆、35天量产破万辆、70天交付量超过1.6万辆,创下3个多月交付3万多辆纪录——业界再次邂逅了久违的领克速度。
作为领克第二代设计语言——The Next Day首款落地产品,它基于CMA Evo架构打造,且集众多科技于一身——首搭中国首款自研车规级7nm量产芯片、EM-P超级增程电动方案、Lynk Flyme Auto手车互联生态,以及哈曼卡顿23个扬声器豪华音响和92英寸无界AR-HUD。
EM-P超级增程电动方案被寄予厚望。在林杰看来,它是目前特别适合中国用户的动力解决方案,拥有“超级性能”这一核心优势,可电、可混、可增程。在E-MP超级增程电动方案下,领克已经完成SUV市场3大产品——领克08、领克新09和领克06的布局。明年,领克品牌首款中型轿车07 E-MP将上市。
领克向新能源转型志在长远,其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全系产品电动化。从2023年起,它全面停止燃油车开发,在第四季度实现新能源占比50%。2024年,新能源占比将进一步提升至70%左右,同时进入纯电动领域,补齐另一块短板。
领克还是那个领克。如林杰所言,第二代设计语言重新定义新的消费群体,但他们仍然是领克的消费群体——敢做不同,有自我判断,而不是盲目跟随。更重要的是,他们依然相对年轻。调研数据显示,领克车主90后用户占比超过40%,85后+90后用户占比超过三分之二。
相对其他中国品牌而言,生而全球的领克征战海外市场更具实力。2023年上半年,领克海外出运量为16732辆,其中新能源占比96%。2022年,领克海外出运量为3.56万辆。接下来,领克将持续深化欧洲战略和亚太战略,加速开拓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市场。
站在百万辆新起点上,领克正在加速向全球新能源高端品牌转变。某种程度上,这是一场更为惨烈的鏖战,在底牌真正揭晓前,没有人清楚谁能留在牌桌上。但只要不离开牌桌,一切皆有可能。
领克会成为那个留在牌桌上的玩家吗?在处处充满黑天鹅的巨变年代,它如何实现自己的野心与梦想?
2023年12月12日下午14时许,北京雪后初霁,在一间茶社里,林杰时隔两年多再次接受帮宁工作室访谈。当天,他着深蓝色西服外套,搭配一件黑色毛衫,可以看到岁月在他身上留下痕迹。当我们推门而进时,他正在看领克08用户调研报告数据,说这些数据跟他的判断“大差不差”。
在接下来3个小时里,林杰为我们讲述领克向新能源转型中遇到的酸甜苦辣;百万辆之后,领克何以继续成为领克,以及他在营销领域作战20年的心路历程。临告别时,已是华灯初上。
GBN:11月13日,领克第100万辆产品——领克08 EM-P在宁波余姚工厂下线时,您最真实的感想是什么?
林杰:感觉挺快,但也期待已久,我希望尽快过百万辆。当领克达到这个数字时,其实时间不足6年。
我们来看几个数据:11月,领克品牌销量突破3万辆,领克08 EM-P月销破万辆,新能源车型占比超过50%。大家都说那个熟悉的领克又回来了,您同意这种说法吗?您怎么看这份业绩?
(业绩)主要基于领克08的贡献。大家评论领克回来了,是对领克一直以来的期待。前两年受制于产品,领克销量未能快速增长,明年随着新能源产品注入,肯定会带来更好更有质量的发展。
总体来看,领克第二代产品08 EM-P、06 EM-P、07 EM-P、09 EM-P好于第一代产品,结构更合理,可满足不同细分市场,有助于销量平稳增长。当然,也有挑战,尽管领克在行业具有一定知名度,但放之于社会,其认知度只有56%。
我记得两年前采访您,领克刚突破50万辆,您那时说,做高端品牌就是打持久战(《林杰:“成功不成功,考官说了算” 见识》)。现在,领克成为最快达成百万销量的中国高端品牌,站在这个时间节点,您最想告诉大家什么?
100万辆只是一个数字,更要关注如何高质量发展,包括品牌和用户。为此,我们搭建售后服务体系,推出服务品牌“领悦”,让用户在使用周期里都能得到呵护。百万辆之后,更多思考100万用户及未来更多100万用户的用车和体验等,领克在这些方面没有停歇。
举个例子,7年前甚至10年前,领克定义产品时,就用了行业最好的车机芯片,但车机芯片每年迭代速度是手机的三到五倍,这就造成到第二年时,无法实现车机迭代的窘境。后来,领克开发售后版E03芯片车机系统完成替代。虽然努力要付出成本,领克没有这个义务,也没有承诺要怎么做,但还是站在用户角度,做一些应该为用户做的事情。
现在也一样。领克团队仍在竭尽所能地做迭代和升级,不仅为新车用户,也为老车用户,未来会一直这么做下去。
我不知道怎么定义这个“最艰难”,今天讲了最艰难,未来可能还有更艰难。发展要有平常心,市场有好的时候,也有不好的时候,重要的是,在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下如何生存发展。
站在营销角度来看,没有新产品就是最难的年份。前两年领克比较难,不仅领克难,大家都很难,疫情后时代要面对不确定性的挑战,但核心还是要立足用户需求。
我们现在更多的是盯住用户,而不是盯住竞品,不仅盯我的用户,也盯竞品的用户。比如,有企业做了一场不错的发布会,我不会太关注发布会,但关注用户怎么看。我们要在用户上找答案,在用户需求中找差距。
以用户为中心,不能只挂在嘴上,要落实在心中,付诸于行动,领克组织体系变化就很大……
我们内部建立跨体系组织,研发体系跟营销组织形成一个项目经营体。项目经营体就专注于用户:一起研究用户需求,一起定义产品,一起完成产品上市前的准备工作。相当于打通任督二脉。是英雄还是狗熊,最后让用户评价。
领克正处在新能源转型期,(2023年)第四季度新能源占比将达到50%,明年会更高,目标是70%左右。同时,领克会进入纯电动领域,为用户提供最合适的高端新能源出行服务。
当时还真没这么想,但肯定应该有一个加速度,用过去一半的时间达成。虽然现在市场竞争更激烈,但100万用户是我们的底气。我那天在Co客大会上说,领克迈向新能源时代,别人都是从0开始,领克是从100万辆开始,这100万用户是领克继续向上向新发展的底气。
GBN:您刚才说,08 EM-P略超预期,未来如何延续这种态势?在产品节奏及产品差异化方面如何推进?
林杰:产品已经上市,接下来要看服务,包括已购车用户的体验和服务。我跟团队做沟通时,经常拿火箭发射作比喻,我说,上市成功只代表点火发射成功,但还要看二级火箭点火能不能成功、能不能把卫星送入既定轨道,这些都做对才算成功。领克08 EM-P正处于二级火箭点火阶段,要让它继续维持热度,到达既定轨道。
另一个问题是,领克08 EM-P上市时,您说领克要向更主流市场靠拢,给人感觉好像要去标签化、去小众化,这背后的思考和逻辑是什么?
领克提出打造新高端品牌,其产品由欧洲设计,比较前卫,也比较时尚。领克用户敢做不同,他们有自我判断,而不是盲目跟随。在领克品系里,各车型的用户群体年龄有差异,但普遍相对年轻。
初代领克强化产品,以都市对立美学为设计要素,设计语言有4个关键词:尊重、深邃、自我、颠覆。创意灵感来自都市生活人群,他们既渴望独立,又希望有社群。初代设计语言更像夜晚的一种生活,大家工作之余的一种自我释放,概括起来就是自我。
第二代设计语言也有4个关键词。一是高端进阶,领克用户在成长。二是科技为傲,具有科技元素,不是平庸设计。三是敢做不同,不像新能源汽车那样长着千篇一律的脸,有自己的元素特征。四是丰盈体验,坐在车里就能体验到豪华。
第二代设计语言重新定义新的消费群体,只不过,这个群体仍然是领克的消费群体。其实,领克是打开更大的漏斗,但依然要有自己的风格,不会因为用户更多而变得平庸,恰恰相反,应该变得更优秀。领克用户不选择平庸,领克也不做平庸的产品。领克是什么?加浓的美式咖啡,就卖给喜欢的人。
领克产品将形成矩阵,接下来07、08、09都是EM-P,包括06入门级,它们是第二代设计语言产品。进入纯电领域后,用户群将进一步扩大。大家都在问,现在还缺汽车品牌吗?缺不一样的汽车品牌,领克不想成为同质化里的一员,而是要敢做不同。
独特品牌调性是领克的宝贵财富,我想知道,更主流更大众领克如何保持这种调性?
核心在于领克够不够优秀,如果足够优秀,就可以吸引更多的人。一方面,没有哪种设计是最好的设计;另一方面,用户迟早会有相看两厌的时候,但你要坚持下来。领克01面世时,也有人觉得挺怪,但到现在,还有很多人认为它好看,这就是设计。
当年我跟设计师沟通,问他某个地方能不能改改。他很客气地跟我说,Mr.Lin,销售你是专家,设计我是专家。他还说,你们看着特别顺眼的东西,设计叫视觉无冲击,这要么已经见过,要么似曾相识。当你感到这个地方刺激你的眼球,但不是不好看的那种,你就要去接受,这是视觉改变。做设计的人希望做一些视觉改变的作品,不想成为眼中的谁,更希望成为未来别人眼中的你。
这就是领克的设计逻辑,08 EM-P是典型例子,用户第一购买原因是设计,这是设计同质化后无法带来的一个取舍项。
GBN:中国品牌多次向高端市场发起进攻,吉利长城几乎同时从2017年推出领克和魏牌,奇瑞星途紧随其后,到现在格局初定。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为什么领克一直都在那里?
林杰:对中国汽车业来说,首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再解决从有向优的过程。对中国汽车人而言,打造高端品牌是大家共同的梦想。我们也总讲,不是让世界汽车跑遍全中国,应该“让中国汽车跑遍全世界”。
对。这是吉利的梦想,我相信也是中国汽车人的梦想。中国汽车正逐步走向世界,原来更多是拼价格或者配置,用局部优势获取一些市场份额,很难跟合资品牌正面抗衡。
高端品牌就不一样,它可以跟合资品牌正面作战,这意味着产品要全面均衡。一段时间以来,中国车造好看容易,但是造好开很难,核心就是性能技术的积累。这方面领克具备好的条件——源于吉利沃尔沃的收购,以及联合开发CMA架构,为打造高端品牌建立很好的基础。
我们内部经常聊到一句话:产品是船,营销是帆,口碑是风,这是一个组合。如果营销力很强,产品力不强,那只能一时风光,船随时可能被颠覆掉。
用户口碑也很重要,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所以,做高端品牌,既要有意愿,又要有实力,实力在于产品、技术、研发等条件。
用什么来支撑高端品牌?产品是根本。我们定义了“五高”产品开发理念,即高颜值、高性能、高科技、高安全和高价值。
对。一句话,做高端品牌不是说说而已,而是从策划第一款产品开始就这样定位。另外,要坚持,有定力,知道自己去哪里。高端这条路本身就不容易,既要跟合资品牌竞争,还要跟中国品牌竞争,这个过程中,坚持和定力尤其重要。
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2017年领克上市,正是中国汽车市场鼎盛时期,可谓生逢其时,但很快遇到挑战,比如车市遇冷,经销商信心需提振,从燃油车向新能源车转变,领克全面向新化……面对这些变革,定力不能变。
但什么都不变肯定不行,产品要始终盯住市场需求,这其实又回归到产品问题,要站在消费者需求侧考虑。
首先,是吉利集团的战略定力。如果没有一个强大集团作支撑,企业可能为一时生存而做出妥协。领克背后站着吉利集团,这是领克一路走来的关键。
做高端品牌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遇到问题就立刻调头。就发展速度而言,领克是以品牌健康发展为目标,而不是以一时销量为目标。哪怕差一点,就让它先差一点,但是既定方向不能乱、既定战略不能乱,这是大集团的战略定力。
另一方面,团队对战略的领悟和执行相一致。我们也遇到发展瓶颈期,比如新能源产品投放较早,原来选择的技术路线跟欧洲一样是PHEV,而在中国当下,PHEV竞争力略显不足。这种情况下,我们就维持一定销量,没有用价格来换市场。价格只能换来一时市场,换不了长期市场,我们把更多时间留给EM-P。
到今天,领克也不能说成功,只是过了一个坎而已。企业就是在解决问题中发展,或者突破一个个瓶颈而来,这个过程中,战略方向不能改变。何为战略方向?就是给消费者提供高价值产品。
高端并不是简单地用价格来区分。高端在于体验,在于自身定位,要坚持高价值经营,给用户更好的体验。比如领克在细分市场的售价,比合资品牌还高,其价值比价格要高很多,这就是我们定义的高端。
在新产品开发思路上,领克做了适度差异化。吉利集团定义了4条新能源技术路线,分别是纯电、插混、混动和可替代能源,各品牌对应各自的战略任务,领克的主力方向是高性能插电混动路线 EM-P给用户带来强吸引力。从调研数据可以看到,外观和设计是用户的第一选项,第二就是EM-P系统,这让我们坚定了把产品做得更好的信心。到明年,领克4款EM-P产品基本覆盖从A0级、A级轿车及SUV、中大型SUV等4个细分市场。
首先,吉利不主动发起价格战,这是肯定的。其次,我们要打价值战、品牌战、服务战和道德战。就像李书福董事长所讲的,做事情要目光长远,中国汽车走向世界,不仅要考虑车卖多少钱,还要考虑车卖出去后给中国争光。领克是打品牌战的典型。
吉利品牌要寻求规模效应,肯定要还击。说它没有价格竞争优势,那不符合实际情况。我们不会主动发起价格战,但价格防御战还得打,毕竟市场份额不能丢。
至于价格战怎么打也有策略。其实价格跟品牌是对应关系,合资品牌降得这么厉害,它的品牌溢价还那么高吗?首先二手车残值就保不住。价值战需要好产品以及整体战略做支撑,换言之,新系列产品推进时,市场策略要有技巧。
我们提出不比不试就不卖,像银河系列产品,主销价格段13万到17万元,没跟友商打8.99万元,尽管有一款帝豪在跟,但销量少。我们的战略方向还是价值营销,不打恶意价格战。
略有不同。两者都是基于吉利插电混动技术,但在电机结构上有区别,08 EM-P采用三电机四驱P1+P3+P4组合,银河使用双电机P1+P2.5结构。
超级增程电动方案,是在纯电驾驶模式、增程补电模式和插电混合模式这3个逻辑之下打造的,对消费者来说就是价值溢出。这套控制逻辑从使用场景和用户痛点着手,通俗地讲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战略,完全依照用户使用场景进行技术标定。
还是要针对用户,领克的设计、品牌定位、用户需求不一样。吉利集团旗下各品牌都有清晰定位,领克以高性能插电为主、纯电为辅,其纯电产品会进入主流细分市场。
成为中国消费者引以为傲的品牌,这是我们的愿景。这个愿景比挣多少钱更有成就感、更有价值,也更有意义。
两者并不矛盾。如果能在这么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成让中国消费者骄傲的品牌,相信销量也不会差。领克具备这种条件,在WTCR(现改名TCR)赛事上,领克代表中国夺冠,其产品性能好到让老外不断改变规则,我们已经做到这种程度。
前几年,我去澳门观赛,看到很有意思的一幕:有个家长带着孩子看比赛,孩子问父亲,这什么车?回答是领克。什么国家的?中国的。我当时感到特别自豪——没有领克时,我们坐在看台上;有了领克后,我们在赛场上,而且拿下了那一届的冠军。
做这些事情,我们更多是出于事业心,而不是职业心。职业心只要寻求实现什么样的经济回报就可以,事业心就希望把这个品牌做到新高度。
每个企业都希望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过,跟优秀企业合作,吉利持开放心态。游戏有规则,商业也有规则,每个企业自身投资、方向和资源都不同,所以,去评价别人怎么想、怎么做没有意义。
我认为最大挑战还是用户需求,就是如何前瞻洞察并满足用户需求。对手也在不断改变,只瞄准一个对手未必最正确,今天研究的这个对手可能几年后都不存在了,尤其是在这样一个不确定时代。
我们的核心还是用户,把集团资源打通。李书福董事长做了很多部署,包括卫星和自动驾驶等。关于自动驾驶,我补充几句,我们并不是没有做,只是还不到传播的时候,我们希望做到产品可靠后再做宣传。请放心,吉利在智驾方面做了充分准备。
就其技术领先性而言,我们的规模比不上友商,但体验毫不逊色,只是魅族手机用户太少。你看,这是(魅族手机)钥匙,具备跨层寻车功能,如果忘记把车停在几层,手机就能识别,这是魅族手机特有的功能。再比如,魅族手机里有个抖音,只要带进车里点一下,车机立刻就会出现抖音,这是一种互联技术。
最大的变革还不是这里。08 EM-P的芯片会随着时间老化,如果带不动了不重要,OTA可以在手机上实现。魅族手机将带来一种革命,这就是Flyme Link手机域功能。08 EM-P是具有手机域功能的第一款车,后续06 EM-P、09EM-P以及吉利产品都会用上Flyme Link。
不能,华为手机只能提供华为对其他车机开放的功能。我们也可以连华为手机,但华为手机要实现魅族一样的全域功能还做不到,这需要手机厂和车机厂全域打通。
现在还不好评论。我只能说,优秀的对手会让我们变得更优秀,我们无惧竞争,也无惧挑战。但每个品牌都有其生存之道,何况用户也不同。
我们做过08车型用户的手机品牌调查,使用小米手机的用户很少,最大用户是苹果手机,占49.1%;华为第二,占23.8%;小米占18%。魅族占7.2%,原来是4%左右,这个数字还能继续提高。所以,我认为小米的18%不会对我们构成绝对挑战。
没有。真没想过(妥协)。我的概念里,做一件事情本来就难,有质疑是肯定的,哪有做事情不被质疑的呢?成功路上会被质疑N遍。但一质疑就动摇、一质疑就调头,那么,头调了多少次都会不知道。回到我刚才所讲的,吉利集团有战略定力,这是一个体系决定的。领克品牌不是一个人在打造,而是吉利集团整体战略助力。
为了做成一个事业。刚才讲,事业心比职业心驱动力更强,在吉利(工作),大家不是职业打工者,而是事业共同体。20年做营销,的确压力特别大,但这个过程中也有成功的喜悦——当销量实现的时候,当一款产品成功上市的时候,当实现一些销量突破的时候。至于其他,没想太多,就是把每一年、每一步工作做好,在整个职业生涯里不留遗憾,这是我的愿望。
我的成长经历都在吉利大体系里,吉利是我学习的地方,也是我成长发展的地方。吉利的事业就是我们的事业,吉利文化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很多潜意识里自然而然的东西,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描述。
(笑)我都不知道有20年了,没在意这件事情,一天、一年好像一晃而过,还有很多事情没做完。
吉利有很好的文化,包括吉利精神,首先是实事求是,其次是开放包容。从一些职业经理人的职业生涯来看,吉利有容错文化,只要非个人利益驱动,容错代表这个企业敢于创新。
吉利一直提倡“去总化”,从董事长到总裁都有花名。领克团队互称“同学”,什么意思?大家在这里共同工作、共同发展、共同成长。新人带动老人再成长,老人把经验传授给新人,这是很重要的企业文化。
敬畏心一直都应该有,不管市场好还是不好,好的时候更需要。营销有一句话,要敬畏市场、尊重对手、感恩用户、做强自己。
对,也是我对营销团队的要求。尊重别人,不恶意竞争,同时,要把对用户的尊重付诸于营销中,不要逆市场而行,始终要有敬畏心,时刻保持平常心,保持战斗力。这是吉利一直提倡的做法,就像华为那样居安思危,会问自己“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您读过?读过,华为很多书我都读过。我认为优秀的企业都应该学习,但绝不要去成为谁,还是要成为自己。你只能学习别人的某方面之长,而某方面之长要通过吸收消化来学习,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拿照用。要向优秀企业学习,但企业运营还得靠企业自己。
方式很多,有视频课程,也有书籍,还有就像今天跟您一样的朋友交流。吉利讲,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提倡彼此之间分享和学习。
以华为为例,能成为今天的华为,一定有它优秀的地方,但哪些可以消化吸收、哪些跟我们的企业文化有冲突,要分辨清楚。
跟老朋友聊天,就该谈点自己心里的东西。我始终认为,跟人相处、做事都一样,贵在真诚。平实可能也无华,一切出于自然,按自然状态就好,没有过于刻意。要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就一定要戒焦虑,因为焦虑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只会添乱,不会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