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教育厅组织遴选了第七批落实“双减”工作典型案例,共有20个案例上榜。“福建教育微言”进行系列宣传,供各地各校结合实际,学习借鉴。
一是倡导“三给”,转变观念。为转变教师观念,把“知识本位”重视教师的“教”,转化为“能力本位”重视学生的“学”,学校总结出教学的关键环节要做到“三给”:一给学生信心,提出核心问题时,要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自信自立、自尊自强;二给学生时间,突破重难点时,要给学生充足时间独立思考、研究突破;三给学生机会,在反馈总结问题时,要给学生机会畅所欲言、交流研讨。
二是实施“三不”,落地生长。为促进课堂质量提升,学校探索出老师上课要做到“三不”:一不简单重复学生的发言,通过发言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知识掌握、能力发展等方面情况,认真研判、循循善诱,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二不打断学生发言,要充分尊重学生,以身作则、示范引领,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积极发言的好习惯;三不急于评判学生观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由重“判定对错”转为重“引导辨析”,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发言,时刻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学校针对随迁子女多、留守儿童多的校情,打造“三大课堂”助推“双减”提质增效。
一是减负不减质,打造高效课堂。坚持把课堂作为狠抓教学质量的“核心高地”,在常规教学方面推行“521”工作模式,“五抓”即抓备课、抓课堂、抓作业、抓课后服务、抓家庭共育,“二研”即学科组备课组研究作业设计、年级组研究全学科作业均衡;“一作业公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二是增趣不增量,打造个性课堂。学校在开展作业辅导和体育活动2项基本服务的基础上,积极拓展“N”种服务,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技能基础,提供开设多层次、多种类、个性化的课后服务课程,将课后服务工作和学校的社团活动有机融合,开设太极拳、IT、乒乓球等24个社团,学生结合自己的爱好特长自主选择,实现“我的课堂我做主”。
三是一个都不少,打造全员课堂。考虑到这些家庭学生学习监管力度较弱,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问题,学校将课后服务与关爱工作紧密结合。优先保障留守儿童、随迁子女等群体需要,解决随迁子女接送难、中午留校午餐及餐后管理等问题;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对建档立卡、低保户学生等实行免费政策,覆盖所有确有需要的学生。
一是“红”引领,作业管理用“法”。精心打造“薪火传承,初心铸魂”校园品牌,开展红色经典诵读。凝聚各方力量,形成红色文化教育研究共同体,努力实现革命老区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二是“足”元气,睡眠管理用“智”。问卷调查掌握孩子睡眠状况,适时调整措施,确保睡眠质量。发放家庭倡议书,明确睡眠重要性,督促按时就寝。
三是“富”精神,手机管理用“情”。设置手机保管设施,开设公用电话、班主任热线,保障应急联络。通过家长一封信、家长讲座等方式,引导家长以身作则,培养孩子自我管理能力。
四是“厚”底蕴,读物管理用“心”。定期清查学生读物,确保读物健康。通过阅读培训会等方式指导学生阅读。通过“晨诵、午读、暮省”等保障读书时间。通过线上线下、阅读节等展示阅读成果。
五是“强”体魄,体质管理用“力”。用好校内30分钟大课间。建立体质健康检测、抽测制度,建立健康档案,每学期两次视力筛查。
六是“轻”负担,课后服务用“功”。打造“作业托管+素质拓展”课后服务模式。借力实践基地、名师工作室、省级课题研究实践基地校等,强化教师科学研究,提升课后服务实效。
芗城区把燃气明火、重油重烟的厨房移出校园,在学校增设保温设施、食堂窗口现场分餐,开办“轻盈餐厅”确保学生用餐质量。
一是梳理问题,明确靶点方向。面对区属部分中小学空间、资金因素限制,自办食堂条件不足等情况,组织城区、近郊及农村中小学校长、老师代表就配餐工作召开座谈会,形成“现场分餐”工作思路,即由菜品按单人份装盒配送改为按菜色装保温桶配送,再至现场分餐,以缩短配送时间,确保午餐新鲜度与可口度。
二是试点先行,灵活依校施策。坚持“试点先行”“一校一策”,在试点校选择上突出“代表性”,综合考虑城乡分布、学生结构、硬件场所等因素确定试点校。利用现有资源,在改造中突出“长效性”,装配保温餐台、自动消毒柜等必备设施设备,在满足基础需求上有序提升。2023年秋季,全区有25所学校、27个分餐点完成建设。
三是传导压力,提升配餐质量。将服务提升压力合理传导,引导配餐企业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在减少中间服务环节费用、压低配餐成本的同时提升餐品质量。如在将送餐时间缩短至约0.5小时、保证入口饭菜不低于60℃、央厨每日配送5荤3半荤半素2素供学生自主选择等细节上花心思,让学生吃得开心、放心。
四是长效管理,逐步优化推广。借助大数据应用,落实“一品一码”食品安全信息溯源体系,严把食材采购和配送关,完善应急处置预案。教育局联合各部门定期不定期就配餐企业、分餐点环境卫生、留样管理等情况开展检查、抽查;组织所有“轻盈餐厅”开展“问计于民开放日”活动,邀请校长、家长、市场监督管理局、卫健局等各界人士深入配餐央厨和学校餐厅参观体验,为“轻盈餐厅”的推广和提升建言献策。
一是三向发力,搭建协同育人“连心桥”。强“组织力”,印发《仓山区学校家庭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基础性工作。开展“千师访万家”活动,全区教师入万家,解读“双减”政策,沟通学生成长。强“向心力”,将家庭教育纳入有关部门、镇街重要议事日程,建立联合会商解决问题“快速通道”。强“服务力”,建立学校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邀请专家学者和优秀家长建言献策,提升家校服务能力。
二是多方联动,用心办好“家长学校”。师资队伍“定制化”,结合家访,收集一批“接地气”“冒热气”重点问题。依托区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外聘专业讲师,打造适应家庭需求的专门团队。课程设置“菜单化”,围绕亲子沟通、生命教育等热点、痛点设置“菜单化”课程,做到贴近家长、贴近学校、贴近社会,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授课形式“多样化”,举办“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家长参与课程安排,完善课程设计和授课模式。依托“家长志愿者”等载体,组织爱河护水清洁家园等活动,培养家庭社会责任感。
三是双管齐下,推动城乡“同频共振”。一手抓片区带动,针对仓山区城乡结合特点,将区属中小学划分8个片区,采用片内交流、片间互鉴方式,搭建平台,定期开展家庭教育“一校一品”经验分享活动。一手抓示范引领,在城乡学校中遴选一批具有较强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家庭教育特色学校,开展典型案例评选推广,推荐家长走上讲台分享育儿经验。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版本:IE浏览器9.0版本及以上; 谷歌浏览器 63版本及以上; 360浏览器9.1版本及以上,且IE内核9.0及以上。jinnian金年会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