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副中心,东六环西侧、大运河畔,未来亚洲最大的地下交通枢纽,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一片片巨大的“京帆”屋盖轻扬于地面,“点亮”这座位于地下的“阳光枢纽”。
昨天,记者从京投枢纽公司获悉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继主体结构封顶后,装修已完成过半,将于明年基本完工,具备接入轨道线路的条件。
从高处远眺,副中心站综合枢纽工地一副“千帆竞发”的阵势。自西向东,4片“京帆”屋盖亮相,第5片“京帆”正在进行膜结构安装。到今年底,总共10片“京帆”屋盖将全部亮相。
专门邀请科研团队反复论证“京帆”屋盖的透光度和隔热度,最终将透光度确定为8.9%,确保透光的同时,夏季室内温度适宜。
“京帆”屋盖配合天井,可将自然光直接进入地下三层,直达轨道站台,打造名副其实的“阳光枢纽”。
未来,这座地下枢纽将部分下穿东六环高线片“京帆”屋盖周边还将建成5000平方米的京帆广场,为居民、乘客打造舒适养眼的休闲空间。
“铁路站房设于地下,不去割裂城市,而是将地上空间还给城市和市民,这是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的开创性意义。”周伟说。
亚洲最大地下交通枢纽,一方面大在建筑规模,另一方面则大在其承载的轨道线路数量。
枢纽地下总建筑规模128万平方米,未来将跑京唐(京滨)城际铁路、城际铁路联络线线共线线线等。
作为国内第一个融合城际铁路、轨道交通、城市航站楼、码头、综合开发等功能的地下综合枢纽,这里还预留了两座机场航空值机站,乘机旅客可在此进行值机、行李托运。预留衔接运河码头的通道,方便乘客出站后步行至码头。
枢纽地上规划建筑面积约130万平方米,不仅有办公、商业、酒店,还会有公寓、住宅,以此提高“职住平衡”比例,打造更具活力的24小时街区,同时为枢纽车站带来更多客流。
周伟介绍说,地下枢纽轨道线路繁忙,地上居民却不必担心被噪音打扰,“通过为轨道加装钢弹簧浮置板,进行轨道减震结构处理,可以保障居住舒适度。”
四通八达,是这座贯穿“站城融合”建设理念的地下枢纽一大特色。约160个出入口,分阶段联通地下、地上以及后期开发的商业、住宅,让乘客以最快速度进出站。
同时,枢纽周边11条接驳道路同步立项,未来有望同步建成通车,形成7进7出通道,方便乘客快速抵离,疏散客流。
这座亚洲最大地下交通枢纽,打造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交通枢纽高质量发展样板,还创造多个“第一”和“首次”。
包括:全国大型交通枢纽项目中率先在铁路场站上方进行综合开发;国内第一次基于“站城融合”体系的地下空间环境设计创新,将自然光引入地下枢纽站台,实现地下车站地面化;北京第一个位于非中心城区的超大型(铁路)综合交通枢纽
目前,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主体结构封顶,装修完成过半,帆屋盖主帆钢结构实现封顶,首片主帆泡泡采光顶安装完成,整体形象已经亮相。今年年底,枢纽装修、设备安装将完成80%。
按照计划,副中心站枢纽工程将于2025年基本完工,具备轨道线路接入条件。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金年会官方网站首页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