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报道,近段时间,生态环境部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保护人民群众声环境权益,提升人民群众对宁静环境的获得感,下大气力解决老百姓“家门口”的噪声问题。噪声污染已经成为老百姓最为关心的环境问题。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以及生态环境、公安、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合计受理的噪声投诉举报案件约570.6万件,比上年增加120.3万件。全国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管理平台接到的投诉举报中噪声扰民问题占61.3%,位列各类环境污染问题第1位。
当下,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噪声污染越来越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已成为制约生态文明建设与美丽中国建设的突出短板。每每说到家门口噪声污染,许多身居闹市的人对此感同身受。马路上有来回穿梭的汽车噪声;公园里有广场舞的噪声;建筑工地上机声隆隆,震耳欲聋;城市飙车党更是置公众宁静权于不顾“炸街声浪四起”……所有这些,都严重干扰了人民群众的宁静生活,成为一种社会之害,依法治理家门口的噪声污染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顺应民意期待,把治理家门口噪声污染当成民生工程来抓。民有所呼,官有所应。生态环境部果断地祭出法律重拳,开始向家门口噪声污染宣战,还人民群众一个安宁的生活环境,顺乎民心,合乎民意。生态环境部会同15个部门印发《“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系统谋划“十四五”期间噪声污染防治主要目标、任务和措施,加快推动各地政府明确工业、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社会生活4类噪声的管理职能分工,目前已有约三分之一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完成分工。针对噪声污染,广东有关部门还进行了制度层面的支持。可以看出,顺应民意新期待,着力解决家门口噪声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民生工程。
对隐形健康杀手必须“零容忍”,确保人民群众的健康权。噪声污染看似微不足道,事实上,对人民群众的健康损害还是挺大的。通常情况下,噪声级为30~40分贝是比较安静的正常环境;超过50分贝就会影响睡眠和休息。70分贝以上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发生事故;长期工作或生活在9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严重影响听力和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而当下的一些家门口噪声早已经严重超标,干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影响到人们的健康。我们常说,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来自哪里?就来自“生活宁静”这样的细节中。
依法规制家门口噪声污染,还人民群众一个安静生活环境。既然噪声严重扰民,那就要痛下决心进行整治。一方面,噪声污染治理措施要跟上。据悉,生态环境部组织天津、上海、重庆、杭州、昆明、厦门、嘉兴等城市开展宁静小区试点创建,推动业主、物业、商户等共管共治噪声问题,截至目前全国已创建1700余个宁静小区。另一方面,进行社会监督,发动群众进行举报,严惩各种噪声污染源。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督促各地尽快完成部门职能分工,逐步解决噪声污染管理职能不清问题;继续开展噪声投诉典型案件督办,推动解决老百姓“家门口”噪声扰民问题;指导各地做好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点建设工作,确保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3800多个自动监测站点今年年底前全部建设完成;持续推动宁静小区建设、噪声地图应用等工作,不断提升老百姓宁静环境的获得感。
依法整治家门口噪声,让百姓多一份宁静。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家门口噪声消解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必须予以正视。治理家门口噪声污染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久久为功,多点发力,形成合力,常抓不懈。唯如此,才能真正还人民群众一个安宁的生活环境,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李壹)金年会娱乐平台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