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不同的区域面临着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据《2010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我国生态环境问题面临的形势仍十分严峻:全国部分生态系统功能有所改善,但总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强,生物多样性下降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遗传资源不断丧失和流失,外来入侵物种危害严重。特别是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等自然因素影响,加之人为开垦、超载过牧、破坏生态用地等影响,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依然突出。
水土流失问题是我国生态环境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它对于环境的危害十分严重。水土流失直接的后果是破坏当地的土地资源,使耕地的表土流失,带走大量的营养物质,降低土地肥力,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的下降。至2010年,我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56.92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37.2%。水土流失还造成下游河道、水库与航道、港口的淤积,减少内河航运的通航里程;水库的淤积危及行洪安全,降低水库库容,缩短水库寿命。
土地荒漠化主要发生在干早、半干旱和某些湿润地区,由于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使其生物和经济生产潜力减少,甚至丧失。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分布最广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面积约100万平方千米,且近年来沙化土地面积有迅速扩展的趋势。
我国森林资源匾乏,草场退化严重。我国森林覆盖率仅16.55%,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29.6%,且森林资源还存在乱砍滥伐的现象,间接导致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并引发一系列地质灾害。长期以来,对草原的粗放经营,不合理开垦,过度放牧,破坏草原的生态平衡,使草原不断退化,我国草地退化面积达到2/3。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由于森林砍伐、草原退化、环境污染、自然灾害、过度捕捞捕猎,使我国大量的动植物生存环境受到破坏,生存环境逐渐缩小,种群数量不断减少,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中国人工林树种单一,抗病虫害能力差。90%的草原不同程度退化。内陆淡水生态系统受到威胁,部分重要湿地退化。海洋及海岸带物种及其栖息地不断丧失,海洋渔业资源减少。物种濒危程度加剧。据估计,中国野生高等植物濒危比例达15%~20%,其中,裸子植物、兰科植物等高达40%以上。野生动物濒危程度不断加剧,有233种脊椎动物面临灭绝,约44%的野生动物呈数量下降趋势,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下降趋势明显。全球1121种濒危物种,中国有190种,生物多样性保护已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
解决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因地制宜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这可以通过有效的环境管理等多种途径来开展。例如,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可以采取不同的生态环境建设措施:在黄河上中游地区以防治水土流失,退耕还林还草为主,减少入黄河泥沙,节水旱农;在长江上中游地区,一方面要防治水土流失,另一方面要保障江河安全,大力种植林树果树;在风沙区以防治荒漠化为主,进行综合治理,增加沙区林草植被面积,同时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艺措施综合配套;在草原区要防防三化,即沙化、碱化、草场退化,以提高其载蓄能力,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