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20 日,悄然上线的 QQ 新官网,为用户拉开了 9.0 版本发布的大幕。
从官网可以看到,QQ 9 的 Slogan 为“轻松做自己”。过去一年 QQ 在多端统一上的大动作不断,而 QQ 9 不仅实现跨平台架构统一,也让用户感受到“轻盈焕新”的界面、“灵动舒适”的操作,还有迷你小窝、密友关系、在线状态、QQ 群等功能体验升级。
实际上,无论是 QQ 9 的发布,还是多端统一的完成,都赶在了 QQ25 周年这一时间点。
作为一款成长了近 25 年的产品,QQ 历经用户群体的代际变迁、数不清的功能迭代,一直深谙用户最直接的渴望,所以从第一个版本诞生起,几乎每个阶段都拿出了足以跨越周期、深受用户喜爱的产品创新设计。
产品迭代之外,QQ 的固有边界也在不断扩大。官网更新中重点介绍了 QQ 频道、迷你窝、QQ 群等功能,其中,QQ 频道强调“和兴趣同好”,用户在游戏、知识、美食等领域展开兴趣社交,迷你窝则主打“以窝会友”的虚拟世界社交。
从 1.0 进化到 9.0,QQ 已经不能被简单定义为即时通讯工具,其在社交领域的突破,对产品内容的不设限,也是在告诉用户,在这片天地里,你能“轻松做自己”。
站在 2023 年回望,作为重要社交场的 QQ,其产品、设计思路,在 25 年间影响着一代代人在互联网上的交互,但与此同时,
大多用户都记得自己使用的第一个头像。1999 年,QQ 最先推出经典、动物、游戏等系列头像,伴随着一个经典小企鹅头像的闪烁,响起的“咳嗽音”,成为一代人的共同记忆。
以此为起始点,QQ 带来了一连串惊人的产品功能迭代,从头像与“咳嗽音”到星星月亮太阳的用户等级,再到 QQ 空间的推出,这一切也成为人们变得更享受线上社交的核心所在。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功能,就是 2003 年上线后便引爆互联网的 QQ 秀。
彼时,腾讯一名产品经理曾为 QQ 秀写下一份长达 80 页的商业计划书,其中提及将利用 Avatar 技术实现模拟现实、虚拟社区等,在当时很难达成的设想。
通过 QQ 秀,人们首次拥有了自己的虚拟形象,并第一次愿意为穿戴在虚拟人物身上的服装买单。后来,2016 年的厘米秀,又让虚拟形象在更多社交场景中“动”起来。
2022 年,超级 QQ 秀,将用户从 2D 世界引领到 3D 世界,
超级 QQ 秀对 3D 技术引擎的利用,让用户在虚拟形象设计、动作交互方面,拥有更精细、更自由的定制化体验,虚拟形象也变得更具真实感。
近期,虚拟形象逐步融入到 QQ 的社交场景中,如 QQ9 推出的 mini 小窝,用户可以快速编辑自己的专属迷你窝展示到资料卡顶部,也可以去好友小窝串门抽取礼物。
从 QQ 秀,到厘米秀,再到超级 QQ 秀,每个阶段的产品形态都在保持进化,最终解决了用户希望在网络世界得到属于自己的独特天地这一需求。
在虚拟世界中,人们对维系一段亲密关系也有着明确的需求,如何满足这一点成为了 QQ 的功课。
QQ 基于对用户的了解,在人际关系方面,拓展出亲密关系、“学习搭子”、“运动搭子”等不同关系类型。无论用户是哪一型,都可以邀请好友绑定关系,并获得对应的关系特权。
用户建立起自己的关系网,还可以根据对方的在线状态、自定义状态,比如今日步数、小黄脸表情、文案等,了解好友当下的心情,并通过拥抱、送花等多形态“点赞”,更精准地传递自己的情绪,让交流变得顺畅和舒适。
网线之间连接着的,不再是一个个面目模糊、千篇一律的 ID,而是一个个活在生机盎然的虚拟世界里的“真人”。但这也进而引出了一个问题,当用户希望扩大社交范围时,能否在一个庞大的互联网中,找到更多拥有共同话题和兴趣的人?
如今,兴趣内容在社交中发挥着几乎决定性的作用,每天都有用户通过标签加入感兴趣的社交圈子,成百上千的垂类社区相继诞生。
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
现在的用户很难想象,仅在十年前,还有不少人将“群”看作是 IM 工具最烂的设计,他们不愿接受将一个互联网产品当作“社交场”,以固定的人群展开闲聊互动。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QQ 群于 2002 年正式面世了,甚至比 2004 年上线的 FaceBook 还早了两年。很快,用户就被这种“多对多”的社交关系链所震撼,据腾讯披露的数据显示,2009 年 QQ 群用户量便突破千万级。
人们因为共同的目的、兴趣聚集在一起,释放出多元化的交流诉求,一个更广义的社交领域也随之延伸出来。
如今,我们已经知道 QQ 群的通用性有多强,从熟人社交群,到同学、同事、家校交流群,再到兴趣娱乐群,承载着大量场景与生态。
2015 年,北京雾霾加重,老师、学生自发在 QQ 群上课,通过群内的作业功能、第三方产品,老师可以在线上布置和批改作业,QQ 家校群功能由此顺应而生。
表面上看,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但 QQ 群能将人们聚集在一起,并让他们保持相当高的活跃度,
QQ 群里,聚集了两类用户,其中群主的角度思考的是,如何让自己的群被发现?如何让群成员更活跃?
所以后来 QQ 群有了多维标签,有了活跃标识,比如用户可以通过小火苗对群聊活跃程度作出直观判断,再选择加入。同时,QQ 群的成员头衔变得更外显、更细化、更具内容性,用户交流也变得更加深入。
加入群聊的用户的痛点则在于,如何快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群?对此,QQ 群又提供了分类过滤、二级快捷筛选标签等多种查找方式,让用户更容易跟随指引,找到特定的群聊。
随着产品的迭代,QQ 群的服务也变得更加精确,一次次微创新,只是为了在细节上,让用户感到更好用一点点。
比如近期 QQ9 的更新中,从支持添加备用群的“满员换群”功能,到避免成员重复的“群成员去重”功能,再到支持批量管理多个群的“多群管理”等,细致程度超出了想象。
还有目前仍处于灰测状态的 QQ 频道,不仅为用户提供了文字、语音、直播等不同交流方式,还打开了一扇“窄门”,让用户能通过更细的圈层分类,找到更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实际体验中,用户想要找到同好十分容易,可以按照兴趣和话题设置子频道,在一个共同频道里,与同好即时互动聊天。除了小众、新鲜的兴趣爱好,都能在 QQ 频道里被喜爱、被接受,许多高校用户也能在频道里加入自己的校园组织,参与不同类型的校园社团比赛或者活动,丰富自己的校园文化生活。
无论是一次次小改动,还是包括 QQ 群、兴趣部落、QQ 频道在内的社群体系的建立,QQ 从未局限于某一种产品形态,一直带着用户寻找交流的最佳载体,在现有社交场景之上不断演进。
25 年间,QQ 生态内涵盖的功能越来越复杂,过往的一次次产品更新,都涉及数亿月活用户。
1999 年,大量用户向线上迁移,却因网络环境导致软件极慢,QQ 的前身也就是 OICQ,抢先针对这一痛点,推出仅有 200K 的第一版,从而更容易被用户下载下来体验。
紧接着,第二次代际更新难关到来。于 2010 年面世的跨时代产品 iPhone,用户从桌面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迁移,很快,腾讯的前端技术开发也实现了向移动端的转型。
当下,用户上网使用的硬件设备更具多样化,对社交产品的跨平台服务再次提出要求。
比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QQ 的屏幕共享这一功能,只能在移动端、Windows 端使用,而无法在 macOS 端使用。
2022 年,QQ 选择直面这一问题:计划在 QQ9 版本,正式实现 macOS、Linux、Windows、移动端系统的多端统一。3 月,QQ NT 项目正式启动;6 月,macOS 端发布内测;2022 年的最后一个季度,移动端 QQ 也加入了开发的队伍;一年后的 3 月,Windows 端也开始内测。
早在 2007 年,QQ 就针对三大系统组建了多支研发团队,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初的多端不同代码,成为了跨代际更新避不开的历史包袱。
所幸的是,如今架构统一的三个版本已经完成升级,并将在不久后全面发布。尽管难点重重,但最终它们的核心系统全部被重写,底层构架也完全不同了。
用户等这一刻等了很久,而新版的设计和功能也没让人失望。之前新版 Windows QQ 首次小范围公测时,用户发现,适当的精简后,整个使用体验更流畅了,比如找人聊天可以在一个界面内完成;群应用中不常用的功能被删除了;用得多的功能,窗口响应和内容加载速度明显变快等。
移动端经调整后,也变得更契合用户的需求。APP 响应速度明显加快,用户可以迅速进入启动页、聊天界面,减少在过渡页面的耗时。同时,整体运行流畅度的提升,更顺畅地滑动操作,也给用户带来更丝滑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在全新的框架设计下,后续的功能更新也将变得更顺畅,任何关系到用户体验的问题,都将更容易得到解决。
一个产品强大的生命力,往往根植于以用户价值为核心的产品创新。这些年,应用最核心的部分始终在优化,QQ 也借此迈过了每一道槛,一直保持着强大的影响力,实现从即时通讯工具,向兴趣社区、泛娱乐平台的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