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看图填空 1.2022年7月11日, 华南国家 植物园 在广州正式揭牌。至此,我国已设立并揭牌运行一北、一南两个国家植物园,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2.这种动物是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境内的昂赛大峡谷拍摄的 白唇鹿 。青海以 “生态优先” 引领绿色发展,绘就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 的美丽画卷。
3.这是位于吉林省的 嫩江湾 国家湿地公园。近年来,通过多方位、立体式治理, 松花江 和 辽河 水质稳中向好,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绿意盎然的生态画卷正徐徐铺展。
4.2022年7月25日,在四川省若尔盖县麦溪乡黑河牧场上,牛羊成群。黄河全长约 5464 公里,以占全国2%的河川径流量,滋养着全国 12 %的人口,灌溉着15%的耕地。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是全国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和能源基地。近年来,流域各省区积极开展黄河生态保护和治理、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正逐步绘就一幅人水和谐、保护发展同频共振的幸福河画卷。 图源:新华社
1.问:北京的蓝天成为常态,“晒蓝天”在朋友圈越来越少见了。空气污染治理如何在几年时间内就取得明显成效?
答:2013年北京的PM2.5为89.5微克/立方米,2021年是33微克/立方米,降低了63.1%,下降了近2/3。北京的重污染天数也从2013年的58天,降到了去年的8天,今年到目前为止只有2天。所以说,从“APEC蓝”,到“阅兵蓝”到今年的“冬奥蓝”,如今蓝天白云在北京几乎是常态,不再是奢侈品。
2.问:优美的自然生态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这十年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使得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提升?
答:截至2021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4.02%,森林蓄积量达到194.93亿立方米,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连续保持“双增长”。这十年,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得到系统性完善,制定修订了相关法律法规,生态保护的法治保障更加有力。生态保护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有效解决了一批突出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生态环境部联合有关部门连续五年组织开展了“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推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000多个问题得到整改。生态安全屏障有效巩固。我国实施了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和濒危物种的拯救工程,划定了35个生物多样性金年会娱乐平台登录保护优先区域,112种特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实现了野外回归。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其中一个标志性的举措就是部署开展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请具体论述采取的措施,并用数据说明取得的成效。
答:这些年,人们身边的蓝天白云渐成常态、绿水青山随处可见,根据国家统计局2021年的调查统计,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超过了90%。2021年,全国PM2.5的平均浓度降至30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7.5%,中国是第一个治理PM2.5的发展中国家,被誉为全球治理大气污染速度最快的国家。有外媒报道,2013年到2020年这7年,中国空气质量改善的幅度相当于美国《清洁空气法案》启动实施以来30多年的改善幅度。此外,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黑臭水体基本得到了消除,水环境质量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土壤环境质量也发生了基础性的变化。
这十年,是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得到系统性完善的十年。中国首创设立了生态保护红线%的国土面积划为生态保护红线。同时,中国建立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正式设立了三江源等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有效保护了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
这十年,是中国生态安全屏障有效巩固的十年。通过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中国稳步推进了25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试点,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和濒危物种的拯救工程,过去曾经被认为已经灭绝的彩鹮再次出现,海南长臂猿迎来新的成员。
这十年,是中国生态保护监管力度最大的十年。通过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一批突出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比如,祁连山由曾经的“千疮百孔”到现在的“满山苍绿”,由乱到治,大见成效。秦岭北麓由“无序开发”到“有序退出”再到现在的生态修复,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将应对气候变化摆在了国家治理更加突出的位置,2020年,中国向全世界宣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第一个履约周期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一上线就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
十年来,中国碳排放强度已下降了34.4%,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态势,绿色日益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